阅读历史 |

穿成庶女的庶子 第29节(2 / 3)

加入书签

们也恨不得去,

还没有?长辈管束多痛快!两兄弟畅想?了一会儿京城的?繁华热闹,这才意?犹未尽的?提着考篮进了贡院坐定, 等待巡查的?官差检视。

此时天还未亮,暗沉沉的?。好在贡院随时都点?了大灯笼照亮脚下的?路,不会轻易找错。

宋朗旭找到自己的?考棚后暗暗欣喜, 还好,位置不算太差, 刚好在中?间,距离臭号脏号还有?一段距离。他拿着抹布把棚内的?灰尘打扫干净,然?后才坐下冷静思考。

能学的?该学的?他都已经学过?了, 现在就?是检验的?时刻,不管是胜是败, 他都愿赌服输。

如是在心里翻滚想?了两三遍,宋朗旭定下心神来, 等着官差发考卷。

天色大亮,数十个身穿青色皂衣的?官差开始在贡院内来回走动,分发试卷。宋朗旭还是头一回来庆州的?贡院,数了数对面考棚有?多少个,再回忆有?多少排,大概能算出?本次院试的?参与人数。

足足有?两千多!

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不夸张。

宋朗旭正四处观察,对面考棚的?考生也是有?趣,正双手合十,按照四个方?位拜了拜,嘴里还念念有?词:“东方?玉皇大帝,西方?如来佛祖,南有?观世音菩萨,北有?真武大帝,通通保佑我能考中?!如果能中?,弟子愿意?供奉金身一座,聊表诚意?!”

宋朗旭扑哧一声笑?出?声,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病急乱投医么!

不过?考生的?动作很有?说?服力,不少考生跟着偷偷学了起来,如是再三后才安稳坐下。

宋朗旭则是检查笔墨,这回他特意?带的?徽墨,色泽黑润,气味好闻,也是求个好兆头。

等拿到考卷后,他先检查纸张有?无错漏,然?后再看题目,心头大定。

这些题目大多数他都是复习过?的?,能做到心中?有?数,考中?的?把握又增加一成。不过?,题目简单也有?简单的?坏处,录取时可不看分数,而是有?限制名额,如果在八十名之外,就?是考满分又如何?依旧会落榜。

所以时文题目和试帖诗,就?是拉开差距的?地?方?,宋朗旭翻到题目后,竟然?是一句吟诵瀑布的?诗句。不说?别的?,有?些考生说?不定都没见过?瀑布长什么样?子,又如何能描写的?入情入画呢?

幸好他不仅见过?,还写过?,平时在笔记本上随时记录思路,这时派上大用场,组合后也是一首好诗。

他在草稿上写好诗句后,又改动几个字眼,如无意?外就?誊抄到试卷上。

再看时文题目,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止戈为武。

此四字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本意?是指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但是后来几经演变,也有?人用它表示,通过?正义的?战争来平息战祸求和平,总之各有?各的?说?法,评判全?在主考官的?一念之间。

所以,主考官到底心里怎么想?呢?

宋朗旭快速回忆学政的?生平,李先生当初替他尽力打听过?,本次主持的?谢学政是从翰林院调出?来的?编修,十年来一直主管修书和典籍,著作等身,据说?文章华丽辞藻优美?,曾经靠着一篇《秋日景》引得洛阳纸贵,都说?他十年后必成一代文学大家,青史留名。

这样?的?性格和经历,应该会更中?意?前一个解释?毕竟文人不喜征战众所周知,他们更中?意?以德服人。

宋朗旭打好腹稿组织好语言,已经要提笔写字,突然?想?到一件事,正月时在罗家参加宴席,仿佛听过?一位姓万的?将?军快要回程受嘉奖的?消息?算算日子差不多也快了。

当时一屋子勋贵,各个都想?接替万将?军继续镇守边关,建功立业,现在也不知道?争出?个胜负没有??

边关将?领回程是大事,消息传的?到处都是,难道?谢学政会不清楚?思路既然?转到这个方?向,宋朗旭便觉得刚才的?想?法不对,如果谢学政支持以德服人平息争端,为何不干脆直接出?这个题目呢?还要绕弯子提?

他既然?是清贵文人出?身,出?这样?的?题目,难道?不是最大的?提示!

一时之间宋朗旭拿捏不定,不知道?该如何破题才最好。如果按照题目原义写,必是中?规中?矩,不得不失,但是脱颖而出?的?可能性也直接降为零,如果换一个思路,可能会一举通过?,也有?可能连擦边过?线的?可能也没了!

一篇题目,就?此决定了他本次到的?成果,四月的?天气已经很暖和,而宋朗旭硬是被逼出?一头汗,墨汁滴到白纸上。

隔壁考棚突然?传来一声低低的?咒骂,原来是那人撞翻了砚台,正手忙脚乱的?抢救试卷,可惜墨汁横流淌的?到处都是,反而把纸卷弄污了,考生不得不举起手来,向考官再要一些纸张。

其实如果刚才他当机立断,先把砚台拿开再收拾,未必会这么糟,只是人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