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节(2 / 3)

加入书签

出来的吧?”

“我哪会什么算命呢?”盛兰笑吟吟说:“我只是觉得这件瓷器做得太完美了,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越是完美的人,看着就越假,在我看来,鉴定古玩也是同样的道理,大伙儿都觉得完美,我看着反而假。”

这件瓷器太过完美了,一点错儿都挑不出来,她也不知道怎么证明是假的,只好拿这句“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来应付了。

“好一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的感觉是对的。”

赵老赞许不已:“当初我见到这件绿玉葡萄时,也下意识认为这是一件乾隆朝的仿生瓷精品,可上手把玩了一会儿,又觉得不对,至于哪里不对,我一时间竟也发现不了,直到后面才慢慢琢磨出,原来是缺少了历史的底蕴和沧桑,没有经过岁月洗礼,仿得再真也是无用。”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样貌与赵老有几分相似的中年人,轻笑道:“爸,您老人家也太坑了吧,居然拿仿品来糊弄年轻人。”

其他几位与参与鉴宝年轻人有关系的长辈也纷纷笑着抱怨。

“是啊,赵老,这东西连我们都难以分辨真假,拿这玩意来为难年轻人可不太厚道啊!”

一直沉默着不说话的女专家孙老:“古玩这一行水那么深,谁跟你讲什么厚道?”

别看孙老一头银发,看着就像慈祥的邻家老奶奶,却是个火爆脾气。

她直言不讳呵斥道:“现如今,古玩市场假货泛滥,赝品流毒,若不多长几个心眼,迟早会赔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

“刚才你们评判这件绿玉葡萄真假时,有相当多一部分都在说赵老是顶级瓷器专家,名声斐然。”

老专家的良苦用心

“想当然地认为他是不可能有假货,所以一致认定这件东西是真的对吗?

“哼,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专家还不如没有专家,我们是专家没错,但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你们怎么敢确定我们拿出来的东西,百分之百是真的?”

“搞收藏,眼力是一回事,经验是另一回事,更重要是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要是没有自己的判断,一昧相信别人的观点,迟早要吃大亏的。”

孙老越说声音越沉重:“搞古玩不同于其他行业,涉及资金巨大,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投入,稍有差错,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赵老准备这件东西,就是想告诉你们,不能因为他是专家,就对他拿出来的东西深信不疑,能力好不代表人品就好,万一你们遇到能力好,人品却极为卑劣的专家,故意用假货下套坑你们,到时候你们怎么死都不知道。”

一众年轻人被训得面红耳赤,却不得不服。

谁让孙老地位摆在那儿,说的又在理,当然得乖乖听从教诲。

盛兰虽说猜对了真假,也虚心受教。

惊心之余,也深深感慨以赵老为首的这几位老专家的良苦用心。

鉴定古玩的专家,其实有点像老师。

很多人对于老师的评价,主要看他教的学生,教出来的学生能力越强,学习越好,就说明他是一位好老师。

然而,真正的良师,并不在于教出来的学生有多牛逼,而在于学生的人品。

要学读书,先学做人。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品德端正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真正的专家,不但要有过人的业务能力,还应该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教育后来者。

今天的斗宝大会,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献宝斗宝,就怕拿出来的宝贝不怕好,不够吸引人眼球。

赵老却不在乎所谓的虚名,反而在这个关键节点用一件高仿的绿玉葡萄告诉这一代的年轻人。

不要轻易相信专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看法,一昧盲从,到头来只会把自己搞得倾家荡产。

这才是一个顶级专家应有的风骨和担当。

赵老这般用心良苦,若能够受教听进去,固然一辈子受用不尽,若是听不进去,以后被人坑了,那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孙老嘴巴跟机关枪似的,突突突说了一通,接过福伯递过来的清茶,一饮而尽。

她放下茶杯,又说:“你们那么多人,两个人看出这件绿玉葡萄是真的,要么是鉴定能力不够,要么是过于盲从,别人说什么就认什么,人云亦云,没有独立的思考,鉴定能力不足还可以慢慢学,要是不会学会独立思考,只知道相信别人,那就趁早别干这一行了,别的亏得裤子都不剩了再来嘤嘤嘤。”

除了盛兰和焦一琛,年轻一辈都被训得低着头,不敢反驳,跟个鹌鹑似的。

训斥完,孙老立刻换了张脸,和颜悦色看着盛兰。

声名鹊起

“你这小子,年纪不大,本事却不小啊,这件瓷器连赵老都差点打眼,你却能看出来,难得,难得啊!”

一众年轻人闻言,纷纷用复杂的目光看着盛兰。

要知道,赵老等人都是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