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章(1 / 3)

加入书签

共浴

楼仲康尸体被送回邺城,下棺前一天柳玉安跪在贺公府外求见,贺时渡心情躁郁,命他爱跪多久跪多久,檀檀仍恨他当初背叛阳城一事,装作充耳未闻。

快至晌午,雨下得更大了,时复才带着兄长的意思去见他。

贺时复虽天生残一条腿,却也是天生的世家贵胄,南池子弟的傲慢是一脉相传的,他打心眼里缺少对众生的怜悯,落寞的柳玉安,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咎由自取之人。

邺城文人多以南池二公子为尊,时复也曾从那些文人口中听得对柳玉安的褒奖。

柳玉安曾也是个有气节的人。

他只为故国拓碑,颠沛流离之年,他宁受尽苦楚也不愿为敌人拓碑。

他写得一手艳丽辞藻,时复不喜其浮华之风,但每见他真人清落之相,又忍不住细琢他的文章。

一个命途悽楚的阉人,却以笔锋勾勒出只存在于盛世的繁荣景象。

跪在凄风苦雨中的身形单薄的那个柳玉安,一辈子都在经历屈辱与难堪。

「求大司马能让我为仲康送葬。」

贺时渡猜得到他来意,与时复的原话便是:「一个燕国来的阉人给秦国大将军送葬,他自己不嫌丢人吗?」

是啊,成何体统。

若是个女人也罢,偏偏是个没了根的男人。

时复道:「柳生且安心,楼将军将以贺公府长兄之仪出殡,我阿兄以弟兄之名亲自为他主持丧礼,他会下葬在大将军陵寝,受秦人爱戴,今日雨大,你回去吧。」

楼仲康的身后事,并没有柳玉安的一席之地。

「多谢二公子。」柳玉安伏地叩谢时复,他静默起身。

他是燕宫里的奴才,最会下跪,在雨里跪这么久,还能起身时身形稳定。

时复见他的伞骨断了一根,吩咐贺甲道:「送他回大将军府。」

楼仲康出殡当日,朝廷文武尽至贺公府。

武将们声声悲恸,以士族为首的文臣平素里瞧不上他,本只想着前来弔唁一番,却见贺时渡突然拔剑指向一个年轻的小吏:「谁准你不哭了?」

剑端紧戳着小吏的脖子,今日丧事上,他的身份是贺公府世子,而非南池大司马,他跋扈张狂,行为恣睢,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哭不出声的,要喉咙有何用?」

小吏在生命威胁之下,突然悲戚地嚎叫了起来,其他老臣怕那剑指到自己身上,纷纷伏地哀嚎。

哭丧声不论真假,哀声的氛围却已足够。

柳玉安等至巳时出殡,才换上丧服,他的身影淹没在送葬的百姓当中,都是披麻戴孝,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跟秦国人没有任何区别。

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意识到了他是受秦人敬仰的大将军,而自己甚至不配做他坟前野草。

他未送他最后一程,而是半路折回楼府,饮下鸩酒一杯。

夜里楼府下人发现柳玉安尸体,前去禀明了南池。

檀檀听得此讯,叹了一声,她低头看着一语不发的贺时渡,扶上他肩头:「他因我来的邺城,也应由我送他而去他也没有家人的,便火化了吧。」

柳玉安的尸体火化后,只留一捧骨灰洒在楼仲康坟前。

楼仲康的丧事后贺时渡重振精神,他回到朝廷上力排众议实施大刀阔斧的官制改革,为庶人入仕劈开条路径。

他与皇帝力促守边制度的革新,议事至夜深,回南池时已是深更。

邺城仍是秋雨不断,灯火流溢的南池如雨中一座孤屿,隔离于世。

他沿桥行至湖心的小筑前,分明是他最熟悉的地方,却也多了陌生感。守门的婢子见他回来,行罢礼轻声道:「大司马,小姑娘已经睡了。」

他轻推开门,怕声响惊扰她,步子也下意识放得轻慢。

曲屏将一室分隔为二,一为他读书写字之处,一为居寝之处。

一室为南池大司马,一室为贺公府世子。

白衣黑袍的女子曲腿抱腹躺在榻上,墨黑的长髮披散在胸前,露出的半边面容洁白似雪。

檀檀仍在为卓将军守孝,她只穿素色衣物,不配饰也不涂妆,失去笑语的她像画里的人,可触不可及。

元安五年冬,嘉宁的病逝的消息传来南池。

他天生缺乏了悲悯心,对那一对母女更是没有半点多余的怜惜,他唯一关心的是那胆小如鹌鹑一样的小东西要怎么去联繫燕国的细作。

他命人盯着她。

嘉宁死的第一天,她哭了一整天,第二天邻居的老妇人帮她火化了嘉宁,并借了她一块木头让她给嘉宁做灵牌。

第三天,她自己待在院子里做了一天灵牌。

讲究的小姑娘,还摘了朵梅花在灵牌上做装饰。那朵花歪歪扭扭,过了一天就枯萎了。

那天黄昏,贺时渡驾马路过她们母女的居所。

这处离南池不远,是为方便监视这对燕国的母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