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哥哥重生黑化后被团宠小公主萌翻了 第137节(2 / 3)

加入书签

也惊呆了,快步过来:“王爷你这是?”

要是平时,端王爷还会帮皇兄掩饰一二,但现在,想想胖闺女被吸青的小肚肚……他就一脸震惊地道:“我也不知道啊!皇兄特意传口谕叫我带女儿来上朝,哎,我怀疑自己听错了,足足问了两遍才确认,刘大人可知这是为了什么?我许久没回来,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啊?”

御史被他迫切的询问给搞蒙了,下意识道:“下官也不知道啊,下官怎么会知道……”

钟声响起,宫门开启。

御史来不及多说,迅速往前走,好等百官进了门之后整队。

端王爷施施然走在最前头,后头一点声音也没有,但端王爷毫不怀疑,这会儿百官肚子里头,已经开始为喷皇上打腹稿了。

但是呢,今天是大朝,不议事,除非皇上主动提,否则,这些人再想喷,也得憋到明天,不然他们也失礼。

进了殿,行礼毕。

文武百官还没说话呢,明熙帝就道:“众卿!你们可知昨日出了何事啊!”

早有官员迅速搭台子:“陛下,不知出了何事?”

明熙帝捂着胸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似乎十分伤心,又叹了口气。

所有官员默默等着,明熙帝做足了态度,才道:“昨日宫里,竟有几个小太监,商议着要刺驾!!”

大家纷纷大惊:“圣躬安否?”

“朕安!”明熙帝道:“多亏了珠珠!”

并不是每一个官员都知道小郡主的名字,但是,这时候说起来,一听就知道是在说谁。

大家正要细问,明熙帝已经离了御座,把珠珠抱了过来。

珠珠睡成一坨坨,抱成啥样就啥样,哪怕被抱得乍着两个小胳膊,小脸卡在皇上胳膊上,也仍旧睡得很熟。

端王爷正要不动声色的上前给闺女调整一下姿势,明熙帝已经抱着她往下走,一直走到最下头又走上来……然后动情地道:“珠珠,真乃国之祥瑞、朕之福星!!”

等等!

怎么就国之祥瑞帝之福星了?精明的大臣们可不是那么好糊弄地。

早有人上前施礼:“陛下,不知太监何故要刺驾?又不知郡主小小年纪,又是怎么救下皇上的?”

明熙帝深深叹了口气:“说起来,真叫人不敢相信!那几个小太监,竟然只是为了区区的月银!就因为一点银子,便生出了刺驾之心,真真叫朕寒心啊!”

一听这话,所有大臣们,当场就共鸣了。

大盛朝的官员不好干,太祖皇帝铁腕肃贪,动不动就来个剥皮揎草,再一不小心九族都进去了,而当今,比太祖皇帝略好些,可也好不到哪儿去。

可他们也不想贪啊!俸禄是真的低!!

大盛朝官员俸禄,分为本色俸和折色俸,本色就是禄米,折色就是把禄米折算成等价的别的实物,如今折的就是大盛宝钞。

可问题是,大盛宝钞这玩意儿,发的时候一贯顶一贯这么发,可花的时候,一贯只抵一百多文!贬值十倍还没人要!

所以他们是真的穷!历朝历代的官员,就从没有把日子过成这样的!

不能提,一提就是一把辛酸泪,要不是他们自己知道自己,还以为这几个小太监是他们派过去的,干了他们想干不敢干的事啊!

第204章 护国公主

明熙帝眼神儿扫过百官,一看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心里不由冷哼了一声,然后开始大倒苦水:“难道咱不想给大家多发银子么?可大家不是不知,国库是真没钱!哪年不饿死几只老鼠?要是咱穷奢极欲了,要是咱大兴土木了,那是咱的错,可是咱没有啊!咱的日子过的咋样,众卿家难道看不见?”

“你们说宝钞不好花,咱出禁铜禁银令,你们说俸禄低,咱削减宫中用度,咱没纳谏吗?咱没听劝?咱该干的都干了,国库没钱,众卿家当集思广益才是,怎能怪到咱的头上……

四皇子站在那儿,静静看着他爹表演。

陈善服下灵光一闪之后,倒也说出来一些有用的信息。

譬如,她说太祖皇帝在后世名声不错,对百姓是出了名的体恤,但,有一个最大的黑点,就是殉葬制度,大开历史倒车。

这一点是后世深恶痛绝的,每一次提及都会被骂的。

另一点就是令妇人裹脚,据说也是一个经常被人骂的黑点。

还有一点,则是经常被人嘲笑的。

说太祖皇帝的小农意识影响深远,一家子全都不懂经济。

建国初期国库没钱,于是太祖皇帝一拍脑袋想出来一个“天才”主意,自个儿印钱……发行大盛宝钞。

可是,发行货币,不晓得进行经济核算,太祖时期,仅一年宝钞的发行量,就有六百多万锭,超过国民财富总值……所以贬值是必然的。

可笑的是,如此巨大的错误,居然还延续了很多年,所以在后世经常被当成经济学的反面例子,从爷到孙,从君到臣,不懂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