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哥哥重生黑化后被团宠小公主萌翻了 第318节(2 / 3)

加入书签

实是妖孽呀!”

祥瑞未必是祥瑞?

端王爷冷笑,今天,按说一切就能完全定下,要带珠珠去殿上接旨了。

不知是谁搞了这一遭,是想毁掉珠珠的祥瑞之名??

看来背后之人,还是很忌惮珠珠的!

所以,珠珠的气运增长对背后之人,绝对不是好事!

妖眚这玩意儿,虽然史上记录极多,但多半是在夏天,春秋二季极少,冬天更是从未有过……你们这是急了啊!

端王爷细问了几句。

他发现,这妖眚其实并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哪里有人往那扑的,而是有比较确定的路线。

大概就是∑形,先右、再左、再右、再左,然后猛然画个圈,掉头回来,顺势冲向右,然后再左……差不多就是这样。

他画出图来,团子猛点头:“对哒对哒!爹爹好棒棒呀!”

端王爷笑着摸了摸她小脑袋,示意盛明麟看着她,他准备进趟宫。

这会儿才刚过亥初(21点)明熙帝还没睡,听他说了,神色一冷,站起来就要叫人。

端王爷挡住他:“皇兄,你听我说。”

他凑他很近,低声道:“有两个事,第一个,珠珠没见那人的脸,我觉得,这很可能表示,这个人,并不是对方的人……而是,可以是随便什么人。某人在某处做个法,然后,这儿的一滴水就能凝成妖眚,根本不在于是谁滴的水,就算没有人滴水,这儿说不定也能自己凝成一滴水,天地间到处都是水啊!”

明熙帝缓缓坐下。

端王爷凑到他耳朵,继续道:“另外,皇兄,你还记不得,陈善的口供,说我们大盛朝,有很多很多妖眚的记录?而妖眚的记录,通常伴随着种种天灾人祸,总闹得人心惶惶。所以我在想,趁着这个事儿,让大家明白,这妖眚是人为的,可治的,也不是坏事,毕竟,这种东西,民间用了不知道多少法子,也没能制住,若是能试出……比如黑色妖眚,火可制。火之气生出赤眚,那水应该就可以治。”

“据陈善所说,在我们之后的朝代,有黑眚能大如屋子,而且有实体,能把屋子里的人硬生生挤死……若是背后之人,有这样的本事,为何不直接幻化成跟盛大花花一样大?而且,据说还有赤眚,火光波及百里之遥,还杂着人声和厮杀之声,相比起来,这黑眚其实声势极小。从小到大,从无声到有声,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明熙帝缓缓地道:“它们,在吞噬什么,以求壮大……应该是帝王气运,或者是国家气运。”

虽然妖眚会伤人,但要伤人,多少法子用不得,为何非要用这种麻烦法子?

妖眚一闹,最损的就是帝王声誉。

《左传》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礼记》也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这不都是在指着鼻子骂皇帝是昏君?

所以,背后之人,为的应该就是这个。

试图破坏珠珠的封诰,毁掉珠珠这个祥瑞,恰恰证明了,这个祥瑞对帝王对大盛,是有极大帮助的。

~?~

眚属于千古谜题,古代非常少见的能记载到正史上的妖怪了。眚的记载很多都是明朝自己的。反正给人的感觉就是之前的眚只是吓吓人,到了明朝之后总是出来伤人……嘤嘤嘤,吓人,想要一个四锅锅当抱枕o((⊙﹏⊙))o

第488章 一个口令一个动作

帝王兄弟俩商议了一番,然后暗搓搓做了一番安排。

第二天一大早,距离早朝还有半个多时辰,阁臣、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谢大将军和两个武官,便被带到了奉天殿,藏在了御座屏风后头。

只有端王爷拽着解吉安,毫无形象地藏在了御案下,两人一人一边,从桌布缝里往外看着。

不一会儿,打扫的人就到了。

但这会儿天还没亮,殿中不点灯的地方都是黑乎乎的,不走过来看不到屏风后头还有人,一打扫到这边,就被大太监挡住了。

负责洒扫的只是毫无地位的小太监,当然也不敢问什么……自然就顺从地离开了。

端王爷屏声息气地等,一有人扫到桌前这个区域,就眼都不眨地盯着,眼看快要打扫完了,一个小太监经过的时候,果然,自他袖中滴下了一滴水。

以端王爷的观察和判断,他完全没有左顾右盼又或者其它的动作,绝非有意为之。

这就证明他之前的猜测是对的,这个人并非内应,而是,可以是随便什么人。

端王爷一眨不眨地盯着这滴水。

天黑乎乎的,看不太清,一直到打扫的人撤走,端王爷才从桌子底下出来,招呼了后头的人,大家围成一个圈,紧盯着这滴水看。

明熙帝和端王爷一致认为,妖眚是没有灵智的。

但凡有灵智之物,不可能不惧怕帝王,毕竟,哪怕是个昏君,也是九五至尊,天下气运齐集一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