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高门庶女的生存指南 第168节(2 / 4)

加入书签

,乌发散在枕上,长睫覆着眼下肌肤,胸脯那块的雪青色寝衣也与她均匀的吐息一同微微起伏,确定妻子已安然入睡,未做那些噩梦后,方起身离开。

见到男子出来,童官半点不敢耽误,小声且清晰的禀告近来收到的消息:“据守西南、北方等各郡的函封都已递来,届时他们不会出兵,但至多只能拖一月,倘一月还解决不了建邺这边,他们便只能来个将功赎罪,保全氏族。”

林业绥坐在圈椅中,摩挲着杯沿,若有所思,虽日后皇权与士族必将割席,但如今李毓只能依靠舅氏来坐稳帝位,昭国郑氏能以此来迅速稳固权势,几载过后,李毓未必就能够与郑氏分割,这于其他世家来说绝非好事。

眼前有个不需费力就能分杯羹的机会,自会死死抓住,即使败了,他们没有分毫损失。

他长指端起杯盏,微低头,半垂眼皮,饮了口冷掉的茶,不经心的开口:“告诉宣城郡那位,天亮便可以开始下一步动作,从建邺周边的郡县开始,一步步倒逼李毓,王烹等人也要随时做好入城的准备。”

想起女子睡前那番话,林业绥没了喝茶的闲心,随手搁下,话里多了冷冽:“就在这月解决完。”

童官领完命,连忙去办。

来至下半夜,突起狂风,草浪簌簌。

仔细听,还有马蹄阵阵。

只见夜色中的羊肠小道上,身穿孝服的圆领袍男子紧夹着马肚,手拽着缰绳,疾驰奔往宣城郡。

利落下马后,瞥见一个身影站在,他悄声卸下马鬃一侧的长刀,拇指摁在刀柄上,蓄势待发。

可那黑影瞧着也不是个废物,耳尖听见身后刀剑离鞘之声,防心四起,视线稍斜,对方有随身携带的刀,而自己空手赤拳,唯有在对手出手前,率先攻击,方有一线生机。

几个呼吸过后,他果断转身。

但那个人却一脸诧异的笑着喊道:“王兄。”

“卫罹。”王烹也卸下战场军营里的那股冷肃气,见他一身孝服,便知是还在为五弟服丧,走上前,不解问道,“你不是应该在南边?怎会来此?”

林卫罹拇指松开,将刀配在左侧:“我林氏部曲奉长兄之命,让我隐匿行踪快马来此待命,王兄不是驻守西南,又为何在这里。”

王烹走过去,忍不住打起哈欠,照平常闲聊那般说道:“我也是不久前接到从安兄的密令,要我听命于一位贵人,今日那贵人便会到宣城,因不能让旁人知晓,我亲自来这里等。”

林卫罹听到“贵人”“不能旁人知晓”的话,立马明白过来兹事体大,赶紧便要告别,翻身上马,准备先行进城。

只是辞别的话还没等说出口,旁侧再次传来动静。

出身军中的两人颇有默契的齐齐看向靴声来处,然后皆是一楞。

随即赶紧低头,拱手行君臣礼。

作者有话说:

重叠的另一段年岁在48章。衡阳公主出场在51章。[51章建议重温,因为很能体现这个公主的性格,方便更能理解这个情节]

没几章就要完结了~

第131章

五月初十, 一封文书被紧急送进兰台宫,听闻李毓阅后大怒,长生殿内只听骂声,而从这日始, 便不断有公文发往尚书省, 数量为前几月总和所不能及。

郑彧更是接连数日都进宫。

一切都太过异常, 风声也渐渐流出, 原是建邺周边郡县出现突厥人活动的痕迹,先是上元郡, 后是江都郡、钟离郡、淮南郡、庐江郡、同安郡陆续上报。

得知消息的高门世家,为避将会发生的祸乱, 已有开始收拾箱笼, 想要效仿先祖南渡之人, 只是还未能出府,便立即被禁卫以谋反罪为由围府。

这些消息难以下达不识字的寻常百姓家中,他们都皆以贵族动向为准来判断局势, 而其余郡县的士族又以建邺为准, 倘若此时身处建邺的世家有动, 必会牵动各地,使得众人胆战心惊, 先一步乱起来。

可强行围府, 更使得其他知晓内情的世家认定形势危急,由裴敬搏为首的身在建邺的士族纷纷上书求李毓给个说法。

要是不能抵御突厥,便趁早让他们渡江往南边去。

李毓为安这些人的心, 只好遣人去寻逐渐开始不问政事的王宣, 琅琊王氏偏爱清谈, 他于世林中, 到底还是能说上一二。

而在派人前往去请王宣的次日,丹阳郡的文书也火急火燎的送来,函封中所写的亦是发现突厥人的行踪,似与废太子李乙有所牵连。

李毓再也坐不住,丹阳郡是离建邺兰台宫方向最近的郡县,他急诏舅父郑彧入含元殿商榷。

年过半百的郑彧体力大不如前,即使得了圣恩,能乘车到含元殿基前,可还有百级台阶要爬,等好不容易站在殿门外,已是累到连喘不止,掏出怀中帕子擦了擦额角的汗,随后仔细收好在怀里,进殿行礼:“臣郑彧拜见陛下。”

对于这位亲舅父的喘息,李毓只看了一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