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9if线:女尊 晋江文学城首发(1 / 3)

加入书签

辛子槐微怔, 随即笑了。“我儿无需自谦。”赞赏地看了眼长子的容貌,她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一个“陆”字, 恰好在“辛言忱”三字旁边。这个字辛言忱毕竟是闺中男子, 况且青州地处偏远,父亲早亡、无显赫的外家帮衬教导。除了认识两个字外, 他对岚朝的世家大族所知甚少。徐玉修语气温婉“陆家,乃福太贵君的母家,也是当今陛下的外家。”“我与母亲修书, 她告知我, 她与陆大人当年是同僚,有几分薄面。”这话说得委婉, 辛言忱毕竟和徐玉修一起生活了14年,对徐家的了解不算少,很快明白其中关窍。徐玉修的母亲是从四品焰州别驾, 焰州属于上州,底下有10郡41县,虽不是刺史,徐母的权势也不可小觑。至于如何与陆家有旧只因福太贵君在诞下女帝前,也不过是宫中的八品才人。他的母亲,也就是陆大人,之前同样是个小官,多半就分到了焰城下属的县。有些交情,也不算奇怪。如今陆大人乃从一品荣国公, 和徐家,也的确只称得上一句相识于微末。让辛言忱惊讶的是,徐玉修居然这么舍得下本, 这么珍贵的一条人脉,就用在了他身上。他深深地望了对方一眼,后爹笑得温婉,毫无邀功之态,母亲的眼神也愈发温和,慈爱地抚了抚辛言筠的头。辛言忱突然觉得很可悲。不仅因为他像个外人,还有徐玉修。这个暗地里拿捏他的后爹,同样让辛言忱学到了很多。他没有父亲,可以说对于男子的想象,最初就是以徐玉修为模板。辛言忱从前甚至会刻意模仿他的说话语气、走路姿态,只为了更加知书达理,更像一个嫡子。可也是徐玉修,让辛言忱明白,后宅男子究竟狠到什么程度,又可悲到什么程度。他出身高贵、才学不浅、内有乾坤,偏偏甘愿拘于后宅,为妻主的仕途出谋划策、为妻主生儿育女,甚至主动挑选秀丽的小侍伺候。这是最标准的岚朝贤夫。而现在,这位贤夫,为他了一阵好风,将他送往那青云之地,那聚集了全天下最有才学、最为贤良的男子的青云地。无论辛言忱是否甘愿,作为一个后爹,徐玉修的确仁至义尽。他平静行了一礼“多谢母亲、父亲为言忱cao持。”不愿与几人寒暄,他再次行了一礼,便告别离开。书房内,辛子槐微微沉下脸“这性子,也不知道入宫该如何。”徐玉修温言劝道“忱哥儿还年轻,性子可以慢慢调教。”听到这,辛子槐突然一顿,她扫过一旁装乖的辛言筠“若说年轻,筠哥儿不是更年轻吗”生出这个念头后,她越想越觉得可行,目光慢慢变了。辛言筠被母亲的眼神吓到,忍不住想往爹身后躲,徐玉修却轻轻掐了他的腰一把,他便又不敢动了。徐玉修有些迟疑道“槐娘的意思是”辛子槐笑了“你一贯聪明,不是猜到了么”她提起毛笔,将“辛言筠”三个字重重圈起来。“按理说,筠哥儿才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忱哥儿是你心善,才让他占了个嫡长的名。”“就连这福太贵君的人脉,也是你们徐家的。筠哥儿才是岳母的亲外孙。”“玉修,委屈你了。娶得如此贤夫,子槐何德何能。”辛子槐轻叹一声,注视着眼角沁出泪水的男人,贴心地抚上他的掌心。“你且放心,等筠哥儿再大点,我必会拼尽全力将他送入宫。忱哥儿这个当哥哥的,也算是先为弟弟探探路。”话说得好听,辛子槐的想法只有她自己内心知道。比起忱哥儿,当然是筠哥儿与辛家的心更齐,况且多送一个儿子进宫,博得恩宠、诞下皇女的几率才更大。徐玉修颤声道“多谢妻主。”他心中轻叹,成了。回到院子,辛言筠这才急急道“爹你干嘛不帮我拒了”他想和母亲说话,还被爹掐了掐得特别重徐玉修不紧不慢地倒上一杯茶,睨他一眼“瞧瞧你,有点高门公子的样吗这点小事,急什么。”辛言筠一把抢过那杯茶,一饮而尽“这哪里叫小事这是我的婚姻大事”“正因为是你的婚姻大事,我才这么cao心。”徐玉修冷冷道。与往常不同的语气,让辛言筠的情绪稍微冷静下来。徐玉修眼中多了一分满意,这才慢条斯理道“筠哥儿,你可有心上人”“并无。”辛言筠才14岁,他没想到,刚才哥哥那儿才发生的对话,也在他这里发生了。14岁的小郎君,谈及这个话题,下意识地耳根微红。徐玉修蹙眉,仔细打量几眼,见儿子眼底只有羞窘,而无春意,这才放心。“既如此,为何不入宫那是全天下男儿梦寐以求的地方比你外婆家还要富贵”妻主升为青州长史后,徐玉修自觉底气足了点,又想为儿子谋求一桩好的婚事,便带着9岁的筠哥儿回家省亲。焰州比青州繁华得多,徐府也比辛府大得多。徐玉修在家中时只是个庶子,谨小慎微,处处留意。可那次省亲,却让成为长史正君、有些自满的他,陡然清醒过来。费尽心力爬到这个位置,勉强能够入嫡父的眼,被带着参加几个宴会后,徐玉修陡然发现,仅仅是一个焰州,便远超他的眼界。在那里,区区六品官员算什么呢以筠哥儿的身份,若想求门好亲事,除非当续弦,要么就是嫁给后院小侍一堆的花心女子。嫁给家世次一等的人当正君徐玉修自己走的是这条路,可他的儿子是嫡子,凭什么要吃这个苦焰州尚且如此,坐拥13部州、整个岚朝的陛下又该是何等尊贵既然嫁给谁都一样,那何不如嫁去天底下最富贵的地方那才是他的筠哥儿该去的地方被父亲的目光灼到,辛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